寿光市:让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

2022-08-23

    8月15日,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论坛暨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推介会在寿光举行。本次会议由齐鲁职业院校校长联席会议、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寿光职教中心、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二级巡视员刘杰,潍坊市副市长陈端梅,寿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鹏,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教导委员会秘书处干部杨域,山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职业教育处一级调研员孟令君,山东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齐鲁职业院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席郑德前,寿光市委常委、副市长陈湘颖,潍坊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光福,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王焕之,寿光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国峰,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立新,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颜志明,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副校长姜家献,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办公室主任王成喜,潍坊市产教融合研究院副院长冯秀红,寿光市教体局党组成员、总督学张新坤,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付伟宗,寿光市蔬菜产业集团副总经理杨晋出席本次会议,还有来自全省47所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的专家、学者等共计130余人参会。

    本次推介会引导全省涉农职业院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让职业教育与乡村碰撞出振兴发展的“新火花”,共同为推动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献计出力。

 

 

谁来振兴乡村?

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乡村全面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是第一资源,职业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责任重大,作用显著。”在推介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二级巡视员刘杰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报告,他指出,扶志育才,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无数家庭通过职业教育脱离了贫困,改变了命运,希望全省各职业院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具有天然联系的独特优势,为乡村振兴培养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一直以来,潍坊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把现代农业作为“两大主业”之一,把乡村振兴作为“五大战场”之一,不断创新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肯定的“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潍坊市副市长陈端梅表示,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潍坊市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强化涉农专业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涉农服务平台,开展涉农职业培训,形成了产教融合、互促发展的良性生态。

    目前,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传统的一产拓展到一二三产业,从产业发展拓展到农民生活、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从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拓展到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能力。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教导委员会秘书处干部杨域,在讲话中指出,各职业院校要加快培养复合型、多门类、长链条的乡村人才队伍。

    山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职业教育处一级调研员孟令君指出了我省乡村振兴工作现状及面临的发展机遇,重点阐明了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对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和重要举措,并对50所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主动作为,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具体要求。

    “职业教育既注重‘富口袋’的技术技能培养,又注重‘富脑袋’的观念转变、思维优化,能够打造全领域覆盖、多层次兼备、结构合理的乡村人才队伍,在担当与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大有可为。”山东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齐鲁职业院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席郑德前表示,下一步,校联会主席单位将继续深化平台建设,促进校校、校地、校企交流,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撑,为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如何让职业教育“学以致用”?

寿光职教中心探索实施“校园+N”新模式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推介会上,院校代表就加快培养五类人才助力人才振兴展开交流。“我校着眼于‘寿光模式’创新提升,探索实施‘校园+N’职业教育育人新模式,聚焦制约县域高质量发展问题,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之路。”寿光职教中心党委书记、校长付伟宗在交流中表示,2013年以来,寿光职教中心先后培育“准新型职业农民”1500余人,新型职业农民4000余人,学生就业率平均保持在99.5%,就业满意率达98.6%。

    为培育高素质农民,寿光职教中心创新“校园+田园”模式,改良了课程体系,实现了精准培养。学校按需授课,农闲进“城乡校园课堂”,农忙在“田园地头课堂”,依托“种好地”等手机APP,课余时间就上“网络空间课堂”,实现了校内职业农民孵化,校外新型职业农民养成。目前,学校已累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23000多人,解决技术难题7万多个,推介优质农资800多种,近5000名技术骨干得益于学校的培养和培训,推广农业发明专利新技术66项,辐射900多个村庄,20多万户农民受益。2013年至今,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共获奖46金16银16铜,在省级以上农业类竞赛中获奖156人次,有23名学生自主创业,开办了家庭农场;特色农产品等网店,单店月销售额达10万元以上。从寿光职教中心出去的学生不愁出路,且专业对口。

    聚焦企业转型升级工匠人才匮乏问题,寿光职教中心创新“校园+企业”模式,探索构建了动态教师人才资源库,从70多家工业企业聘请108位“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培育新型技术人才。学校先后与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山东默锐科技、山东网商集团、海信视像科技、比德文控股等10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牵头成立的潍坊市先进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被评为山东省示范性职教集团,牵头成立潍坊市现代农艺职教集团,为农业类人才搭建了交流平台。

    创新“校园+社会”模式,培育新型高素质市民。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寿光职教中心不断增强职业教育与乡村发展的适应性,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专业设置等方面,突出针对性、精准性、时代性,让职业人才与时俱进,适应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2022年,寿光职教中心新增设作物生产技术、农产品网络营销两个新专业。付伟宗指出,职业教育只有精准契合乡村发展需要,才能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现场农村党支部书记代表、部分企业代表也进行了交流。院校代表宣读了“乡村振兴·寿光共识”,当天与会人员参观了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寿光蔬菜育种研发中心种质库,并到稻田镇崔岭西村进行考察学习,详细了解了寿光现代化农业种植模式。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寿光职教中心校长付伟宗告诉记者,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各职业院校在全社会营造出每一个乡村人才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大好氛围。相信栽好梧桐树,就一定能引来凤凰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