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致富】江山市2.1万名残疾人奔向“共富”新生活

2021-09-22

  “天上还真有掉馅饼的好事,政府精心照顾我们残疾人,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啊……”昨日,今年72岁的大桥镇仕阳尾村下新屋自然村村民徐水根一个劲地向人们夸党的政策好。

  原来,徐水根老人去年10月因脑血管疾病引起偏瘫,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今年8月,我市残疾人服务数字化应用上线(乡村空中学堂“速递寒门”平台)后主动感知到其有致残可能。于是,大桥镇残疾人专职委员王贞陪同评定医生,第一时间上门走访并开展现场评定。徐水根被评定为肢体二级残疾,每月可享受250元的护理补贴。

  徐水根老人“自动”获得护理补贴,背后是有了江山市残疾人服务数字化应用这个“好帮手”,全市2.1万名残疾人因此受益。“以往涉及民政、财政等多个单位的系统,需填报大量数据、开展数据维护,各条线、各层级数据互不相通、部门间数据孤岛的问题突出,这对本来人手紧张的残联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市残联理事长姜励分析道。

  如何破题?我市的答案是,以数字化来赋能!

  在充分调研,细化三张清单、标准、任务、事项的基础上,我市从主动感知、政策兑现、服务保障、精准治理四大板块出发,梳理出47类481个数据清单,借力浙江省数字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东风,充分运用浙江省、衢州市已有的公共组件和云资源,在任务拆解、明晰指标、数据分解的深钻下行与合作协同、数据集成、画像服务破壁上行的“V”字型推进路线,打通跨部门、层级系统9套,打通数据接口34个,其中民政、人力社保、公安、教育、住建、医保等主要涉残部门在残疾人服务领域数据全面贯通。今年以来,累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498万元,惠及79246人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377万元,惠及54013人次,发放时间由原来的22天缩减至1天。

  针对残疾人使用手机等智能设备普遍存在困难,各职能部门收集残疾人信息不全面、就业创业等政策帮扶不精准等实际,如何跨越这道“数字鸿沟”?我市从“让最不方便的人享受最方便的服务”需求出发,聚焦需求谋划场景,立足场景破解难题,共建成主动感知、政策兑现、服务保障、精准治理一级场景4项、二级场景25项、三级场景53项,打出了一套“业务协同+制度重塑+技术创新”改革组合拳,形成了9项改革成果,实现了低成本可复制可拓展,走在浙江省残疾人服务数字化改革的前列。

  残疾人证办理是高频事项,也是残疾人朋友关注焦点。“今年全市已有2534人办理残疾证,其中系统主动感知2102人,占比为83%。另外432人,通过主动预约或网格员代办,从浙里办app导入到医生评定端,实现被动服务为主动感知、变书面申请审批为免申请、免审批,实现无纸化办证。办证时效也从8个环节22个工作日变为3个环节1个工作日。”姜励相告,致残原因主要有先天性、工伤、交通事故、重大疾病等四类,通过对四类数据进行归集并通过特有算法,确定了主动感知人员名单,直接导入到医生评定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是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我市上下联动,全力推动信息对称,一方面主动汇总企业招聘信息,另一方面系统自动筛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加强定向就业培训,并将数据推送给相应的企业。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全市残疾人就业人数达2329人,比上年同期增长49%。今年超比例安置残疾人企业数14家,去年同期仅两家。

  “工伤、交通隐患猛于虎,致残比例相当高。市残联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道路致残诱因一键推送给市社会治理中心,经分析研判再推送给应急管理、经信、公安、交通运输等职能部门,加强监管、消除隐患、形成闭环。”市社会治理中心负责人介绍,自从4月残疾人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上线以来,全市工伤事故致残和交通事故致残率同比去年下降23%。

  作者:朱永春 徐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