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职业教育工作汇报

2021-05-13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在职业教育领域要做好制度建设三件大事:第一件事就是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第二件事是健全普职融通制度,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资源共享和理念借鉴;第三件事是健全国家资历框架制度,规定职业教育的学生和普通教育的学生学习成果等级互换关系,进而规定在特定领域两个教育序列的学生都享有同等权利。截至2020年,全国已分批建设了22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实现职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重大举措,也是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的重要路径,有利于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使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综上所述,我国未来的教育,一定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中职,一条是普高,两者缺一不可,普职协调发展是大势所趋,作为我们区县来说,和普高相比,中职是我们的薄弱环节,这就更加凸显发展中职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面对国家教育改革大势,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方能游刃有余。

  一、清镇市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贵州清镇职教城情况:职教城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2010年启动建设,目前,职教城入驻院校19所,其中1所转为培训机构(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所在建(贵阳市经济贸易学校、贵阳市汽车工业学校);1所停建(贵州省邮电学校);剩余15所已招生办学(15所招生办学院校中除清镇职校、和清远驾校外,其他13所院校已全部升格为大专院校),截止目前开设专业314个(其中:一产专业8个、二产专业102个、三产专业204个),在校师生近14万人,逐步形成“城”与“城”相互融合、“城”与“产”互为支撑、“城”与“教”彼此促进的良好局面,为清镇市实现“打造承载100万常住人口的区域中心城市,构建千亿级生态循环铝产业集群、千亿级现代商贸服务业产业集群,建设生态文明实践创新区、产教融合发展实践创新区、乡村振兴实践创新区”的“一百两千三区”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镇市县属中职校情况:清镇市现有县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所,前身是清镇市职业高中,成立于1984年,1995年被评为省级重点职高,2001年3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复评,正式授予清镇职校“中等职业学校(职高)省级重点”称号。后因其他原因停办, 2010年恢复办学,更名为清镇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现有办学规模1000人,占地49亩,建筑总面积13342.8㎡,专任教师57人,其中外聘专业教师14人。截止目前,学校共有学生1076人,其中普职衔接班学生185人。开设有计算机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客户信息服务、汽车制造与检测、服装设计与生产管理、美发与形象设计、美容美体7个专业。

  二、职教工作举措

  (一)深化县属中职学校内涵发展

  为迎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我市中职校从2020年开始,深入推进学校学校管理“三化”改革,即学生管理军事化,教育教学目标化,学生业余生活社团化,随着“三化”工作的实施,校园教风学风、学生行为习惯等均有较大改观,学生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推进职教改革,以改革求发展,以改革求突破

  从2020年春季学期开始,为破解中职学校招生难,初中学生控辍难,中职普高学生有互通需求等痛点难点问题,我市启动了“普职衔接”、“普职互通”两项改革,收到了较好效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好评。

  (三)依托职教城优势资源,深入推进中高职协同发展

  我市中职校充分依托职教城优质高职院校资源,扎实推进中高职协同发展,现已与贵州省财经职业学院签订了中高职协同发展协议,召开了多次中高职协同发展会议,就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教师资源共享等进行了探讨,目前正在和贵州传媒文化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省交通职业学院进行洽谈中,力争每一个专业都能找到一所对口的优质高职院校进行协同发展。

  (四)启动中职学校新校区建设

  针对我市中职校现有校区办学条件严重不足的实际,我市启动了中职校新校区规划建设,现发改局已立项批复,但因经费紧缺,导致推进难度较大。

  三、存在不足

  (一)学校办学条件严重不足。

  学校目前教学场地等硬件严重不足,严重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二)教学设施设备亟需改善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投入不到位,特别是实训设施设备需进一步完善。

  (三)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

  学校现有的教师多为基础文化课教师,“双师型” 教师不足,教师结构不合理

  四、下部工作思路

  (一)积极沟通协调,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最大支持

  现学校新校区规划建设工作正在启动中,我们将积极沟通协调,确保新校区以最快速度启动建设。

  (二)迅速投入,确保老校区设施设备满足基本教学需求

  针对学校现有办学条件严重不足的实际,迅速加大办学设施设备的投入,确保满足基本教学需求。2020年200余万元采购的服装实训设备已到位,学校400米跑道及运动场改造、服装实训板房建设前期程序已经完成,暑假立即启动,学校各专业所缺实训设施设备、办公所需设施设备也将迅速补充完善,确保在新校区建成前老校区能满足正常教学需求。

  (三)多措并举,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针对中职校教师队伍实际,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学校“双师型” 教师及专业技术师资不足的实际,结合学校实际自己培养一批,面向社会及企业外聘一批,确保学校教师满足学校发展。

  (四)校企联动,确保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整合利用各方资源,修订完善学校和各企业的校企合作协议,进一步明确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培养中的权力和义务,完善校企合作学生培养实施细则,坚决杜绝校企合作只为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现象发生。

  (五)依托职教城,继续推进中高职深度衔接

  充分依托职教城优质高职院校资源,扎实推进中高职协同发展,积极与贵州省文体旅游职业学院、贵州省交通职业学院积极沟通协调,确保中高职协同深入推进并取得实效。

  (六)统筹规划专业设置,为迎接新校区建设做准备

  为迎接新校区建设,立足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区域经济及学校实际,根据上级关于一所中职校专业设置不得超过三个大类的要求,不断更新完善学校的专业设置。

  (七)以改革求突破,将中职教育引向深入

  在今年普职衔接和普职互通改革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普职衔接及普职互通改革实验工作,扩大普职衔接实验班及普职互通实验班招生规模,以此逐步破解初中学校控辍保学难、中职学校招生难等棘手问题,逐步转变中职学校只能招收后进生的尴尬现状,为职教高考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