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示范县创建工作抽查复检情况报告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
2011年教育部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人社部(原)、水利部、农业部(原)、国家林业局(原)、国家粮食局(原)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提出要探索有关部门通过合作共建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的工作机制,同时提出组织开展国家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以下简称示范县)创建活动。2013年经八部门同意,教育部牵头启动了示范县创建工作。六年来,示范县创建工作得到了基层政府的积极响应,得到了相关部委的广泛支持,共有30个省(西藏未参与)参与申报,教育部分五批评审公布了264个县(市、区)入围创建名单。
示范县创建工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契合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系列战略决策,是教育部等部门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完成脱贫攻坚2020目标具有示范和引领意义。
一、第五批示范县创建及抽查复检情况
按照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愿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推荐--教育部等多部委遴选入围--创建合格验收的工作程序, 2018年4月,教育部公布的第五批共59个县(市、区)示范县创建工作正式启动。2019年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总结暨第五批示范县抽查复检的通知》,安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创建合格验收工作,同时委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组织抽查复检。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组织专家分三组,对江苏省(太仓市,丹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浦北县,金秀瑶族自治县)、海南省(澄迈县)进行了实地抽查复检,人社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国家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共派出10人次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在汇总各省复检工作报告的基础上,专家组建议认定20个省区59个县(市、区)为第五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合格单位。
二、示范县创建工作成效
1.政府统筹,多部门协作,农村人才共同培养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参与创建工作的各省,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筹、共同参与、教育牵头、部门协作、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各示范县县级政府均健全了主要领导负责的职成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将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纳入地方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规划,强化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如陕西省石泉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教育、人社、财政、农业等19个部门为成员的职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于推进职成教育工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职成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并将职成教育工作纳入县政府教育督导重要内容,工作成效纳入对各镇和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形成了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职成教育推进机制。山东省平度市委市政府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出台了创建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市、镇街、村居社区三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议事和工作机制,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学校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构建起覆盖全市的职成教育网络管理体系。
国家开放大学发挥技术优势,举办示范县平台信息员培训,协助各示范县建设分平台,构建起了纵横交错、内外互动的国--省--县三级多部门协作交流讨论平台。黑龙江省累计投入建设资金7.82亿元,拉动地方资金5.94亿元,用于职成教育统筹体制机制、职成教育网络体系、县域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特色项目等建设。河北省建立了示范县动态管理机制,对持续发挥示范县的引领作用产生了积极的推动效应。
2.基础建设补强,信息技术创新,数字经济服务农业农村发展成为新亮点
各示范县根据自身情况,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产教融合,共建实训基地,基本构建了以县(市、区)职业教育机构为龙头、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村级居民学校为基础的县域职成教育三级网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如江苏省太仓市政府2018年投入中职校项目资金是3.38亿,高职投资1.35亿,合计投资达到4.7亿。江苏省丹阳市委市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投入上力度很大,投资了5亿元建设了职教园。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是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工作重点县,县委政府为了提升县职高办学水平,决定无偿划拨100亩教育用地和3.96亿元建设县职高校外实训基地,使盈江县职业高实训设施设备接近高职学校水平。同时,投资1800多万元全面改善老校区办学条件。为开展教育扶贫、提高农村劳动者“造血”能力,教育系统在全县组建6个乡镇职成教文化技术服务中心,2年中有61040人次农民参加文化技术培训、劳动致富、农民工引导性培训及各项种养殖技术、法律法规等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水平。
广西自治区岑溪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3亿多资金,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创办了一所占地300亩的自治区职业教育4星级学校和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校。
部分示范县开通移动学习平台,开展网络精准扶贫、数字政务服务、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让农产品通过农村电商走出乡村,让群众享受更多的“数字红利”。特别是部分示范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微博、微信、LED屏以及手机移动客户端等组成融媒体,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传播科技致富新技术,将宣传阵地前移、深移,极大提高了服务“三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如江苏省太仓市不断深化“政社互动”实践,搭建智能化数字管理平台,实现社区信息资源深度整合和广泛应用。海南省澄迈县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工作,采取政府主导,引入企业承建等措施,基本健全了全县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去年前8个月,线上销售额超13亿元。安徽巢湖市探索“电商+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服务区域内电商产品品牌和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
3.对接产业需求,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社会发展效能显著提升
通过创建,各示范县主动对接当地产业需求,积极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更加合理。山东省平度市职业教育“双元制”办学实现了“产、学、研、育”多元融合,培养培训的大批人才成为平度“农创+”体系链上的“实干家”,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河北省宁晋职教中心、科协、涉农各部门等参与成立了垄上行土地托管协会,将农民的土地有序的流转,服务于农民,增加农民收入。黑龙江省依安县提出了“职业教育姓‘职’,也要姓‘农’”的理念,按照 “陶瓷、食品、生化”三大产业定位,全部对接并与相关企业合作,实现了职业教育与“三大产业”全覆盖。
4.夯实教育培训阵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农村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各示范县充分发挥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和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加强课程建设,开发乡土特色教材,传承优秀文化和传统技艺,巩固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如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充分发挥杭州乡村振兴学院、区职业高中、电大富阳学院、区社区学院、农业教育培训站、区和乡镇成校等教育培训阵地作用,初步形成了“职前职后一体、学历非学历并重、多元开放综合”的办学模式,有效推动服务终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江苏省太仓市、丹阳市建立了市县区有开放大学、街道乡镇、村民小组、居委会有社区教育学校和教学点,推动社区教育做到了乡村全覆盖,人均社区教育经费达到4元,特别是江苏全省社区教育实现乡村全覆盖的经验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丹阳市还举办延陵镇季子文化艺术节,以“季子故里、诚信延陵”为主线,打造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品牌。福建省罗源县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5.创新工作举措,聚焦培训成果,为乡村新业态和品牌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各示范县聚焦“三品一标”品牌农业、农村电商和乡村新业态发展,创新工作举措,开展精准培训。如海南省澄迈县建立健全“候鸟”人才政策体系。江苏省太仓市打造退役士兵技能培训长效机制,实施“定制村干”选拔工程。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围绕民宿旅游新业态发展,融民俗文化,集瑶药医养保健、美食、特产、民族工艺品、电商为一体,开展多元化提质升级培训;浦北县职成教育为“产学城一体化”发展提供人力支持,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合作社+电子商务+农户”等模式,打造58个“三品一标”农产品、13个富硒农产品,助推科技农业、品牌农业发展。
6.示范引领,深化发展,形成了一批乡村振兴典型
各示范县围绕目标任务,积极因地制宜探索实践,打造一批有地域特色、乡土文化、民族风情的乡村振兴典型。平度市打造了中职教育“平度样板”,“双元制”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三、示范县创建工作建议
尽管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各省示范县之间依然存在“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全国还有大批的县没有参加示范县的创建工作,农村职成教育服务“三农”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现在示范县创建工作已进入尾声,专家组在对第五批示范县创建工作进行初步总结的基础上,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发挥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共同推进农村职成教的机制优势,固化示范县创建成果,引导农科职教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更好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建议教育部督促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县级政府统筹发展职成教育的责任,全面实现创建的目标要求。建议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在总结经验、提炼做法的基础上,定期召开全国性会议,通过“现场会+互联网”方式线上线下交流,开展更多涉农干部国内外交流培训,将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2.建议教育部联合多部委启动新时代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形成共建共享的教育培训平台,通过政府购买农民培训服务等举措,帮助农民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建立“学分银行”等学习制度,有效提升农村主要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形成更多新时代乡村振兴示范典型。
2.第五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复检专家组及部委参与人员名单
附件1
第五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创建建议合格名单
序号 | 省份 | 县(市、区) |
1 | 河北省 | 宁晋县 |
2 | 张家口宣化区 | |
3 | 邢台县 | |
4 | 山西省 | 介休市 |
5 | 吉林省 | 伊通满族自治县 |
6 | 桦甸市 | |
7 | 敦化市 | |
8 | 黑龙江省 | 东宁市 |
9 | 绥棱县 | |
10 | 依安县 | |
11 | 依兰县 | |
12 | 江苏省 | 常州市金坛区 |
13 | 扬州市江都区 | |
14 | 海门市 | |
15 | 丹阳市 | |
16 | 太仓市 | |
17 | 浙江省 | 杭州市富阳区 |
18 | 江山市 | |
19 | 海盐县 | |
20 | 岱山县 | |
21 | 安徽省 | 宿州市埇桥区 |
22 | 巢湖市 | |
23 | 福建省 | 罗源县 |
24 | 江西省 | 丰城市 |
25 | 修水县 | |
26 | 安远县 | |
27 | 上犹县 | |
28 | 山东省 | 平度市 |
29 | 单县 | |
30 | 河南省 | 信阳市新县 |
31 | 鹤壁市淇县 | |
32 | 焦作市孟州市 | |
33 | 三门峡市陕州区 | |
34 | 信阳市平桥区 | |
35 | 广东省 | 乐昌市 |
36 | 龙川县 | |
37 | 广西 | 浦北县 |
38 | 博白县 | |
39 | 岑溪市 | |
40 | 田东县 | |
41 | 金秀瑶族自治县 | |
42 | 融水苗族自治县 | |
43 | 海南省 | 澄迈县 |
44 | 贵州省 | 兴仁县 |
45 | 凤冈县 | |
46 | 清镇市 | |
47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
48 | 陕西省 | 宝鸡市陈仓区 |
49 | 米脂县 | |
50 | 石泉县 | |
51 | 柞水县 | |
52 | 甘肃省 | 高台县 |
53 | 民乐县 | |
54 | 泾川县 | |
55 | 清水县 | |
56 | 玉门市 | |
57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呼图壁县 |
58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第二师二十四团 |
59 | 第二师三十四团 |
附件2
第五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示范县创建工作抽查复检专家名单
一、抽查复检专家名单
张昭文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
陈 斌 北京市教委职成教处原副调研员、中国成协副秘书长
赵 伟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秘书长
马良生 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
经贵宝 江苏省教育厅语言文字与继续教育处一级调研员
刘长军 湖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一级调研员
李洪亮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副院长
陈克文 海南省农业学校校长
赵志磊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建文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雷红旗 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副研究员
卢建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谢 园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二、部门专家名单
采守宽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
刘 杰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城乡与社会教育处
一级调研员
王 飞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技工院校
管理处处长
裴文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技工院校
管理处干部
余爱民 中国水利教育协会职教分会秘书长
曹子祎 农业部科教司培训处调研员
玄有福 农业部科教司干部
张绍敏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人事司二级调研员
温 博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教务处副处长
焦一之 中国气象局人事司培训处四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