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寿光县:创新提升“寿光模式”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2020-04-28

  近年来,寿光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设施蔬菜产业优势,着力抓好“八大创新”,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为创新提升“寿光模式”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一、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解决好“向哪转型、怎么转型”的问题。一是抓研发,由种菜卖菜向育种卖苗转变。以打造“中国种业硅谷”为目标,推动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研发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平台落地。建成全省首家果菜品种权交易中心,省级种业技术研发中心7家,自主知识产权蔬菜品种69个,种苗年繁育能力达17亿株。二是抓标准,由技术输出向标准输出转变。建成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完成蔬菜质量标准数据库建设,编制了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范,启动了112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研制工作。三是抓统筹,由一产独秀向三产融合转变。打造了农圣网、“种好地”等区域性电商平台,5000多种蔬菜、种苗实现网上销售。连续举办二十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2019年贸易额达130多亿元。带动发展配套服务企业180多家、农机配件企业22家、农资产销企业2835家。

  二、推进产业创新、组织创新,解决好“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一是大区域布局产业带。全面启动占地近万亩的中国蔬菜小镇、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营里高品质农业示范园等重点园区建设。推动蔬菜大棚升级换代,规划建设8万平米的大型智能外保温连栋玻璃温室,应用专利技术120多项,劳动生产率提升200%,节水节肥30%-50%,亩产提高10%。二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举办海内外知名人士寿光行、建立高端人才“绿卡”等,引导青年一代回乡创业,全市技术农民达2.5万人,近5年返乡创业、回村种棚人数增长20.6%。三是创新合作社模式。推行村“两委”领办合作社,引导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实行生产标准、技术服务、生资供应、产品销售、质量检测“五统一”管理,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三、推进监管创新、品牌创新,解决好“吃的好、吃的安全”的问题。一是产前抓“沃土工程”,控源头。从2011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实施设施蔬菜“沃土工程”,并陆续开展了化学农药减量控害、蔬菜秸秆综合利用等工程,累计推广水肥一体化19.7万亩、土壤改良28万亩、绿色防控8万多亩,蔬菜秸秆年处理达100多万吨,实现了农药、化肥和农业用水三个“负增长”。二是产中抓无缝监管,保安全。开发建设农业智慧监管服务公共平台,把全市所有大棚、市场、农资门店纳入平台监管。创新推行蔬菜质量安全全域网格化监管,全市分28个网格,配备56名监管员、28辆专用车,实现了蔬菜产销全流程可追溯。三是产后抓品牌销售,拓市场。成功注册“寿光蔬菜”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蔬菜直供基地,建成启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潍坊配送分中心。成功举办中国(寿光)设施蔬菜国际品种展示交易会等活动30余场次。

  四、推进机制创新、措施创新,解决好“住的安心、住的舒心”的问题。一是实行“一把扫帚扫到底”。对全市村庄周边100米范围内区域、镇村道路等9个方面提升保洁标准,由市环卫集团统一保洁,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二是实行多元化资金保障。建立了政府投、村级筹、群众捐、社会助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开展“双百”帮扶行动,全市89个部门单位和100家企业帮扶104个重点村,落实资金1118万元。群众自发捐款累计达7300万元。三是实行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面完成7.9万户的乡镇改厕整改任务,全市83%的村完成通户道路硬化,基本实现了城乡公交、供水一体化,村庄公共活动区域实现照明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