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成动态】江山市:廿八都镇成校“党建引领+非遗传承”带动村民增收

2020-04-20

 “今天,我们学习竹编的经纬编织法,大家先看我示范一下。”昨日,廿八都镇“匠心残韵”工坊内,竹编非遗项目传承人王振富正为学员讲授竹编工艺技巧。王振富介绍,早在去年12月,该工坊建设之初,市残联和廿八都镇工作人员便找到他,希望他可以担任老师,将竹编手艺教授给感兴趣的古镇村民,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近年来,廿八都镇紧紧围绕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党建为引领,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扎实推进“印象古城”党建示范带建设工作不断深入。“以往,我们镇里的竹子都是粗加工,砍下来简单处理便售卖出去,收益比较少。”廿八都镇相关工作人员说,全镇拥有竹林3万多亩,竹资源丰富,但长年以来竹产业发展粗放,能为群众带来的收益较低。为了加速促进竹产业转型升级,该镇积极吸收其他地方的竹产业发展经验,“我们在外面学习考察时,发现很多地方的手工竹编工艺品制作精美,价格可观,正好江山也有这样的竹编手艺人,我们就决定把这项手艺留在廿八都。”

  “匠心残韵”工坊总投资近80万元,由廿八都镇政府与市残联联合打造,落户于廿八都镇浔里村,是依托该镇丰富的竹资源,结合“飞地”文化优势,探索出来的“党建+非遗+产业”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我们通过三联工程进村入户摸排情况时,了解到镇里许多残疾人待业在家,基本没有创收能力。”廿八都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帮助镇里的残疾人就业增收,他们抓牢“印象古城”党建示范带项目建设的契机,在综合考虑全镇产业发展的前提下,联合市残联打造“匠心残韵”工坊,积极鼓励残疾人走出家门,掌握一项技能实现增收。

  黄小萍是廿八都镇浔里村人,视力四级残疾的她,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一家人靠丈夫一人养活。组团联村的成员和廿八都镇残联专员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向她宣传“匠心残韵”工坊项目,鼓励其走进工坊。如今她已成为王振富的第一批学员,开始学习竹编手艺。“多亏村干部和镇残联专员告诉我这个消息,现在我天天都在这里跟老师学技术,每个月还能有补贴。”

  该工坊3月底投用以来,已有4名残疾人主动上门报名学习竹编技艺,学习期间学员们每月均可获得600至800元不等的补贴。此外,笔者还了解到,后续学员编制的优质产品,将放置于工坊中展示,供游客欣赏购买,其产生的收益也会第一时间发到学员手上。“这也是我们当时决定把工坊设在景点内的原因之一,一来能够为古镇游客提供新的参观点,二来相关的竹制品也可以作为一个旅游产品,为我们旅游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乡村振兴讲堂,将‘匠心残韵’工坊打造成一个集教学实践及产品产销的综合体,进一步推进竹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鼓励更多人参与到这项非遗项目中,在扎实学习技能,实现增收的同时更能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廿八都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者:关迩 奕程